恭喜牛灣娛樂與正聲廣播電台共同推出之廣播劇《24小時偵探》在第56屆金鐘獎一舉奪下廣播劇獎及音效獎。
《24小時偵探》以「私家偵探」故事為主軸,時空背景則是現代的台北市;台灣是個很有趣的地方,所發生的案件也因風土民情,跟國外社會有很大的差別。台灣並沒有私家偵探這個行業,但編劇也不想採用常見的「徵信社」作為主軸,最終決定以「兩個正常人,碰上一些日常瑣事進行很不專業的調查」作為故事核心。在半夜的台北市街頭,可以發生怎樣荒謬,卻又不是不可能的怪事──是這齣廣播劇的創作手法,想讓觀眾感覺這是一個無比熟悉的環境,對話也盡量貼合日常對話,不去刻意的戲劇化;但就是在這樣的日常細節彙整起來,產生了有趣的效果。這故事的多數案件都是編劇本身遇過的一些趣事,比方說真的在咖啡店撞見黑道談判,在捷運上出現一個特別的人讓編劇思考他背後可能有怎樣的故事──那種熟悉、但又奇妙的反差感,是這個故事最想要描繪的風景。 相較於傳統的私家偵探故事,《24小時偵探》讓兩位主角都不是「有過去的人」,但整個敘事卻是從倒敘開始,從男主角小貳參加女主角小肆的婚禮開始回憶,讓兩人一邊整理回憶、同時也一起交織了他們之間的相遇。兩人都是平凡人,沒有什麼過去的傷痛,同時也很貼合現代中生代的心理狀態:試著在紛亂的城市節奏中,找尋自己的心靈歸屬。
在節目錄製方面,牛灣採用了專業配音員與素人混搭的方式進行錄製,這樣的方式是希望讓主角群能夠充分得表現出戲劇張力,同時又有種熟悉的日常生活感,把「演戲」的感覺降至最低。另外,節目中的所有對戲都是採「同時收音」的方式錄製,這樣不只能讓情緒以最流暢的方式堆疊,還能夠激出比原劇本還要更流沛的感受,讓整個劇更加真實。
因為此部廣播劇的空間轉換較為頻繁,所以要如何讓聽眾的「畫面感」更加明確,就是音效製作的重點了。本節目利用許多不同的特效及現場收音,試圖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環境音在這齣戲裡重現,舉凡機場、台北夜晚街頭、文青咖啡店及便利商店等不同場景,都讓聽眾有身歷其境的感受。
《廣播劇獎評審評語》
劇本非常優秀,跳脫廣播劇常見的八股說教題材,引人入勝。角色刻畫不落入非黑即白的刻板窠臼。捨棄使用旁白說明而採用角色倒敘推動劇情,讓觀眾能更融入其中。
《音效獎評審評語》
錄音筆音效頗具創意。它既是說故事的人,也是記錄故事的工具,更是場景轉換的媒介。人聲、音樂、音效乾淨清晰,配合劇情或遠或近、音場動線合理。
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上Apple Podcast或Spotify或直接點選下面連結收聽《24小時偵探》喔!
Apple Podcast 由此去
Spotify 由此去




